高粱缺素症及矫正措施
一、缺氮
1、症状 苗期缺氮,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细弱,叶色变黄;三叶期缺氮叶鞘呈紫红色,并沿叶脉向下扩展;以后最明显的症状是由叶尖开始变黄,再沿叶脉呈楔形向基部扩展,最后整个叶片枯黄衰亡;穗小粒少籽不饱满。
2、发生条件 前茬未施有机肥或耗肥较大;一次性施肥,降雨多,氮被淋失。
3、矫正方法 春播高粱,施足底肥,有机肥质量要高,夏播高粱来不及施底肥的,要分次追施苗肥。苗期出现缺氮表现,可用“绿色丰宝”+“高粱宝宝”喷施1~2次,中后期也可根外喷施拔节孕穗药肥“高粱专用绿色丰宝”“高粱丰宝”“高粱矮丰王”等,喷施“高粱矮丰王”还可矮化植株高度,增强抗倒,补充养分,防止早衰。二、缺磷
1、症状 苗期缺磷,茎和叶片暗绿带紫红色,是从下部叶片开始,先是叶尖干枯,沿叶缘向基部蔓延,进而呈暗褐色,以后逐渐向幼嫩叶片发展,生长缓慢,叶片不舒展,根系发育不良,体内积累过多的糖,使叶片呈紫红色,茎部衰弱,细长;穗分化发育差,穗顶缢缩,穗枝梗稀,穗小粒少,不实粒多,空壳粒多。
2、发生条件 播种过早、若遇低温诱发缺磷,石灰性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且磷肥易被固定。
3、矫正方法 基肥施用有机肥和磷肥,混施效果更好。若发现缺磷,早期还可开沟追施过磷酸钙20kg/亩外,还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绿色丰宝”“高粱丰宝”“高粱矮丰王”等1~2次。三、 缺钾
1、症状 叶尖部失绿变黄,下部叶子先发生;受影响的组织后期变褐色死亡;症状逐渐向植株上部发展;后期可能倒伏。
2、发生条件 高产田中,高氮低钾;土壤雨水多,有效钾低;施用有机肥少,秸秆不还田等;水渍过湿诱发缺钾。
3、矫正方法 施足有机肥,高产地块,配施氯化钾10kg/亩;苗期和拔节期追施10kg~15kg/亩氯化钾,调节氮钾比例;雨后及时排水;干旱年份多施钾肥;高产地块氮、钾与化学促控剂配合施用。四、 缺铁
1、症状 幼苗叶脉间失绿呈条纹状,中、下部叶片为黄绿色条纹,老叶绿色;严重时整个心叶失绿发白,失绿部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
2、发生条件 石灰性土壤通气良好条件下易缺;土壤中磷、锌、锰、铜含量过高,施用硝态氮肥也会加重铁的缺乏。
3、矫正方法 用混入5kg~6kg/亩硫酸亚铁的有机肥1000kg~1500kg作基肥,以减少与土壤接触,提高铁肥有效性;根外追肥“绿色丰宝”“硫酸亚铁”混合液连喷2~3次(选用耐缺铁品种)。
五、 缺镁
1、症状 上部叶子普遍变黄,叶脉间有浅黄色条纹。老叶随着尖部和边缘的干枯而变紫。
2、发生条件 酸性砂土降雨量大的地方,含钾高和施石灰,也能引起缺镁,氧化钾与氧化镁比(氧化钾/氧化镁)大于2时即土壤中的钾浓度显著高于镁时,引起缺镁。
3、矫正方法 酸性缺镁土壤,施用生石灰或硫酸镁等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料,磷肥和硝态氮肥如硝铵,有利于发挥镁肥的效果。
六、 缺锰
1、症状 幼叶的脉间组织逐渐变黄,但叶脉及附近部分仍保持绿色,因而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叶片弯曲下披,根系细长呈白色,严重缺锰时,叶片会出现黑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叶。
2、发生条件 石灰性土壤,pH值大于7;多雨地区,紧靠河岸的田块,锰易被淋失;施用过量的石灰可以导致缺锰。
3、矫正方法 用硫酸锰1kg/亩,以条施最为经济;叶面喷施,用0.1%的锰肥溶液在苗期、拔节期各喷1~2次;种子处理,每10kg种子用5g~8g硫酸锰加150g滑石粉。
七、 缺硼
1、症状 植株新叶狭长,幼叶展开困难,直脉间组织变薄,呈白色透明条纹,穗发育不良,穗皱缩缺粒,直穗、小穗、畸形穗。
2、发生条件 一般碱性土壤或施用石灰过多的酸性土壤,易出现缺硼症状。
3、矫治方法 施用硼肥,基施硼砂0.5kg/亩,与有机肥混施效果更好;前期缺乏,开沟追施或叶面喷施两次浓度为0.1%~0.2%的硼酸溶液;灌水抗旱,防止土壤干燥。
八、缺锌
1、症状 缺锌症俗名“花白苗”。“花白苗”为苗期症状。出苗后,新生幼叶呈淡黄玉白色,基部2/3部位尤为显著。拔节后,病叶中肋两侧出现黄色条斑,严重时呈宽而白化的斑块,叶肉消失。呈半透时,状如白绸,以后患部出现紫红色,并渐渐变浓成紫红色斑块。病叶遇风容易撕裂;病株节间缩短、矮化,穗发育不良。
2、发生条件 土壤有效锌含量低,石灰性土壤pH值大于7,早春低温,磷肥施用量过高,导致诱发缺锌。
3、矫正方法 基施锌肥,施1kg~2kg/亩硫酸锌;也可叶面喷施,用0.2%的硫酸锌溶液,在苗期和拔节期喷2~3次,播种时对缺锌地块,可种子处理,种子用4g~6g/kg硫酸锌,加适量水溶解后浸种或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