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分蘖产生的原因及应对
一、高粱产生分蘖原因
分蘖俗称“丫子”“发叉”,高粱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每个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由于高粱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上高粱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高粱植株产生分蘖的时间大多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形成分蘖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削弱了高梁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所致。
二、高粱产生分蘖的条件
导致高粱形成分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品种特性,品种之间存在着差异,有的品种分蘖多一些,有的品种分蘖少一些;2)土壤肥力差异,土壤肥力越高,分蘖会多一些,土壤肥力差,分蘖少一些;3)种植密度,同样的品种,密度小的时候,分蘖多一些,密度大的时候,分蘖少一些;4)是播种时期,播种早的,分蘖多一些,播种晚的分蘖少些;5)植株感染粗缩病,容易产生分蘖;6)苗后除草剂产生的药害,容易产生分蘖;7)控制植株茎秆高度的矮化剂形成的药害,容易产生分蘖;8)苗期高温、干旱造成的影响,容易产生分蘖;9)遭风雨吹倒伏或倾斜的地块易发生分蘖;10)盖种过浅,根节外露多发生分蘖。
三、高粱分蘖发生差异
苗期雨水偏多,肥料水溶比例偏高,造成短期土壤肥力偏高,前期温度偏低,高粱幼苗顶端生长点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生长速度趋缓。与此同时,植株体内充足的有机营养反过来促使植株形成较多的分蘖。雨水过多,心叶长时间积水,顶端优势受阻,分蘖会增多。所以个别年份,个别地区春播高梁发生分蘖的现象较往常年要多一些。
四、分蘖对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答:分蘖或多或少都会消耗土壤养分,即使大多数分蘖,在高梁抽穗期需要大量养分时,分蘖养分会流回主茎,分蘖自动收缩枯萎,对产量影响不会很大。但作为大田高梁生产,田间出现分蘖后应该尽早拔除,拔除分蘖的时间越早越好,以减少分蘖对植株体内养分的损耗和对生长造成的影响。拔除分蘖的时间以晴天的上午9点至下午5点为宜,以便使拔除分蘖以后形成的伤口能够尽快愈合,减少病害侵染和虫害为害的机会,同时中耕培土效果更好。